第204章 臂助_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
笔趣阁 > 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 > 第204章 臂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4章 臂助

  朱允熥是不是非常勤俭,这就有些复杂了。因为在有些时候他看起来是比较节俭的,不喜欢一些铺张浪费。可是在很多的时候,他也不会刻意的去降低生活质量。

  只是这一次大婚所需要的花费,该花的肯定还是要花,但是能省的就省。

  看着清单,朱允熥仔细想了想之后说道,“大约能结余出来三万余两,这就拿去东宫好了。我思索了一番,此前让工部、武苑的工匠帮我做事,这有些不太妥当。”

  夏原吉就说道,“殿下,不管是工部还是武苑,殿下所制之物都让天下臣民诸多好处。臣以为即使花销一些,那也是应该。”

  这不算是夏原吉在拍朱允熥的马屁,而是他内心的一些真实感受和想法。

  不管是火药,还是说厩肥等等,这些确实都是按照朱允熥的意思来办,肯定也有些成本。

  不过相比起那些回报,这些投入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。真要是算细账的话,朱允熥这位皇太孙为大明带来了更多的回报,那些投入自然也就不值一提了。

  这可是正经事情,这并不是用作日常的花销,不是在纸醉金迷,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抨击的必要了。

  朱允熥就笑了笑,对夏原吉说道,“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,只是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妥。你也该知道,我让人办事倒是一句话的事,只是涉及银钱就敏感许多。”

 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,夏原吉自然也不反驳,因为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。

  朱允熥这个皇太孙让人去做一些事情,也确实没什么问题,不管是宫里的还是宫外的,一句话都能解决。

  但是如果是需要用到钱,不管是内帑还是国库,或者是一些衙门掏钱,哪怕最终那些官员们都认了,可是多少也是需要走个程序。

 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,“现如今这笔钱是在我东宫,怎么花销自然是我说了算,该采买些什么东西,旁人也就不要多说了,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
  夏原吉就赶紧回答说道,“回殿下,若是东宫有支出,朝廷自然也是要出的。”

  皇帝也好、太孙也罢,这也都是需要朝廷的供养,都是有着一些‘俸禄’的,国家负责生活起居等等方面。

  朱允熥就含笑说道,“我知道你的意思,放心好了。我本就不是喜欢享乐的性子,没打算拿了这笔银钱就去花天酒地、挥霍无度。”

  夏原吉就赶紧请罪说道,“殿下明鉴,臣并非此意。”

  是不是这个意思倒是不那么重要,不过夏原吉确实是担心朱允熥将这笔银钱用作平时的开销等等。

  皇帝、太孙如果是比较勤俭的,那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自然是好事情。如果统治者挥霍无度,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也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,对朝局也影响不好。

  洪武皇帝勤俭,太子和太孙一直以来表现的都不是奢侈无度的性子,大明似乎不需要担心统治者的奢糜。

  可是这样的事情谁又敢绝对的保证呢,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前期英明神武,可是后期昏聩不堪,或者是开始只顾享乐等等。

  皇太孙以前勤俭,那是因为皇帝盯着,是因为太孙没有奢靡过。这要是一旦品尝到了奢靡的滋味,说不定就要开始享乐起来,这也是说不定的事情。

  所以说夏原吉的这些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,实在是历史上这类事情也算是屡见不鲜。

  朱允熥就说道,“行了,这笔钱如何用,我心里有些分寸。快些把银钱弄过去,这是最要紧的事情。”

  夏原吉对此也心知肚明,这就是皇太孙的私房钱了,就像皇帝有着一个内帑一样。这笔钱到底怎么花,原则上来说肯定是皇太孙自己说了算。

  只不过这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,皇太孙要是开始纸醉金迷,皇帝肯定会拦着。真要是大臣听到了一些风声,说不定也会劝谏。

  所以这笔钱皇太孙可以用,甚至是就算是做些大家不太理解的事情,很多人也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这是太孙自己省出来的钱。

  不过太孙要是拿这笔钱去做一些看似触犯底线的事情,不少人就要真的跳脚了。

  洪武皇帝掌控大权、太孙如今也是羽翼丰满,正常情况下朝臣们自然是不敢去触碰这两位的权威。

  可是同样也是因为这两位现在做的事情,也都是在统治者的权力范围之内。所以这些文武百官们畏惧不已,也不会过多说什么。

  但是如果太孙开始奢靡,肯定会有一些官员附和、盲从甚至讨好。但是有些官员也会直谏,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,那样也可以得到清名。

  这些也是一些读书人的追求,青史留名、辅佐君王,这也是无数士大夫的梦想。

  忙完一天的事情,朱允熥对张福生说道,“准备一下车马护卫,去一趟开平王府。”

  张福生就有些担心的询问道,“殿下,眼看着就要天黑了,这个时候再出宫,怕是赶不回来用晚膳。”

  “去办事。”朱允熥有些好笑的说道,“这些事情用不着你操心,踏踏实实的本好事情就行。”

  张福生自然也不再多说什么,赶紧去将一些事情给做好,这些对于他来说才是最要紧的事情。有主见不是坏事,但是肯定不能替太孙拿主意。

  也不得不说张福生的荣辱地位和朱允熥这个皇太孙息息相关,甚至他的一切地位都是来自于这位皇太孙,他自然也希望太孙地位稳固。

  老朱那里自然不需要朱允熥去操心,二叔和五叔还在应天府呢,自然也就可以让他们去陪着老朱吃饭。

  一两顿饭自然不会影响什么,朱允熥可没有那么小心眼,担心祖父和叔叔们接触会让他的地位受到影响。

  只需要轻车简从就行,不是什么正经事、不是什么正事,自然也就不要摆足仪仗了。不过该带的护卫肯定要带,要不然也出不了宫。

  看到朱允熥到来,常蓝氏虽然意外但是非常开心,“殿下来的突然,府里现在也没准备准备。”

  “我又不是外人,用的着准备什么?”朱允熥扶着常蓝氏,笑着说道,“外祖母,好些时候我就觉得家里的人太守规矩了,这不好。”

  常蓝氏对此也只是笑一笑,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可以表示对开平王府上下的亲近。可是如果常家上下因此就得意忘形,那显然就不好了,所以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。

  这不只是对君权的敬畏,这也是避免一系列的官员们弹劾,很多人都盯着常家呢。

  朱允熥看向常升,说道,“用不着去叫舅母,我这趟过来就是想着舅母也快要临盆,就是想要过来看看。”

  常蓝氏立刻笑着说道,“有劳殿下挂念了,臣妾那儿媳也算是康健,现在宫里的御医、延请的郎中都时常过来。请的稳婆也在府里住着,准备的妥贴着。”

  大家都非常用心那也是应该,谁让现在的常家有那么一些子嗣不昌呢。对于还没有出生的‘常继祖’,大家伙可都是在眼巴巴的盼着。

  “二舅母也是第一次生孩子,又是现在这个岁数。”朱允熥就说道,“这要是不过来看看,心里是有些不太安稳。”

  其实不只是朱允熥会有这些担心,常蓝氏等人对于这个事情更是无比的担心,所以一直都非常的小心谨慎,绝对不敢出现半点疏漏。

  常蓝氏就看着朱允熥,眼里全是慈祥,“若是臣妾那儿媳有了子嗣,也该和殿下子嗣一起长大。”

  “那是自然!”朱允熥立刻笑了起来,也满是期待,“我都想好了,中山王府的那个徐钦虚长几岁,咱家的继祖估计也要大一点。说来继祖还是我弟弟,以后就该护着我儿子。”

  常蓝氏就说道,“那也是继祖的福气!”

  算得上是福气,能够和未来的皇储一起长大,而且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,对于勋贵人家来说是最为难得的,这就是勋贵人家富贵的底气之一。

  到了正堂,朱允熥坐下说道,“一家子人一起吃个饭,现在二舅、三舅也不在京里了。我这个皇太孙想要做点事情,总是指望着舅舅们先出力。”

  常蓝氏则不以为意的说道,“那是他们该做的,寻常人家的也都是舅舅帮衬着外甥。殿下是做大事的人,自家人要是再不出力,那实在是说不过去。”

  道理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,只是很多人也都明白并不是每个亲戚都会尽心竭力的去做事。

  当然常家和朱允熥的关系不一般,因为有着一个君臣的属性,常家自然是拼命去做好一些事情,为的就是能够让朱允熥顺利登上皇位。

  哪怕现在的朱允熥不需要常家在朝堂内外摇旗呐喊、聚拢羽翼,可是该做的一些正经事,那也都是需要尽心竭力的,不会有丝毫的延误。

  勋贵人家的因为身份享受着荣华富贵,自然也就有可能需要因为身份做一些该做的事情。

  吃饱喝足,朱允熥对常蓝氏说道,“我手里头有一些银钱,到时候让人送过来。”

  常升就连忙说道,“殿下,府里不缺银钱。岂能有殿下补贴臣等的道理,府里倒是准备了一些银钱,殿下若是要用随时差人过来支用。”

  朱允熥毫不怀疑常升的诚意,因为此前常蓝氏、常升就提过这些事情,他们可是给朱允熥准备了很多银钱,就是为了让朱允熥去做正事。

  哪怕常蓝氏没读过什么书,哪怕常升是一个纨绔,但是不代表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情。

  历朝历代的皇储在朝堂培养实力,除了皇储的身份之外,也需要用银钱招揽一些人。

  不过朱允熥的情况稍微特殊一点,那笔‘启动资金’没有派上用场。但是常家可是一直都是在准备着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。

 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,“哪能是补贴过来的,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府里帮忙补贴些。”

  常蓝氏立刻就说道,“殿下放心就是,若是银钱不够,府里还有一些。实在是缺口大了些,老身就去凉国公府,他库里还有些闲钱。”

  朱允熥笑着解释说道,“说正事也是正事,农具这些东西都是大事,我也是在改良着。有些东西让工部在做、有些东西让武苑的人在做。只是那些涉及民生,不好私用。”

  常蓝氏和常升都是在耐心的听着,他们自然也知道朱允熥一直喜欢工匠。

  朱允熥就笑着继续解释,“我到底是太孙,自小也有个纨绔的名声,很多人都盼着我故态复萌。再者就是太孙敛财,这名声也不好听。”

  常升就急不可待的说道,“殿下放心就是,臣不怕名声不好听。臣虽愚钝,但是办事还算得力。殿下干脆就不露面,所有的事情都是臣做的!”

  常蓝氏也说道,“常升说的有理,他名声本就不好,也不在乎多点坏名声。”

  反正有朱允熥这个靠山,常升还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如何。就算是烂大街了又如何,皇帝不会在意、太孙也不会在意,其他人就算是心里再不爽,也只能忍着。

 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,“倒也不至于那般,只是有些事情家里出面好一些。回头说不定研制些新鲜玩意儿,或者是招揽一些工匠,不好是用东宫的名义,也不好和官衙有瓜葛。”

  常升立刻心领神会,很多公侯人家的也擅长这一招,包括一些看似清廉的文官。

  很多家里头都有生意呢,这就是幕后的东家,但是明面上和那些生意没什么关系。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,商贾是大家看不起的。

  可是看不起商贾,那些黄金白银可都是好东西,再多也不嫌多。

  常蓝氏就非常自信的说道,“殿下放心就是,府里上下该知道的知道,不该知道的肯定不知道。殿下的银钱,府里肯定给看管好了。”

  朱允熥就眉开眼笑,“这些事情也想不得旁人,我姐姐那里都不行。”

  这话常蓝氏和常升听着开心,太孙心里最可靠、最信任的人,还是开平王府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er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er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